The three religions during the late Ming. Research in the philosophical works by Fang Yizhi 方以智

明末三教关系研究:方以智哲学思想
Start - End 
2019 - 2020 (completed)
Type 
Department(s) 
Department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
Research Period 
Research Region 
Research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ology 

Tabgroup

Abstract

Confer Chinese

本项目以明末清初思想家方以智所作传世文献为文本基础,以三教融合及中西比较为研究视域,梳理、分析、评价方以智的哲学思想。余英时先生在《方以智晚节考》中总结了方以智研究的三个历史时期,一是清代以四库馆臣为代表的对方以智考据学成果的重视,二是民国时期对其自然科学与音韵学成果的重视,三是1962年点校本《东西均》出版以来学界对其哲学思想的重视。在前两个时期受到关注的文本主要是《通雅》和《物理小识》。方以智生前拥有广泛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但因为遗民身份,加上晚年受“粤案”牵连,他的绝大多数诗文在乾隆时期遭到查禁,以至于他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主要是被视为一位考据学者、博物学家、科学先驱。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方氏后人将家传抄本,特别是其中的大量孤本捐献给安徽省博物馆之后,此前仅见于记载的许多方以智著作才得以面世。侯外庐、冒怀辛等前辈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于八十年代末重新整理出版了《通雅》,庞朴先生又为《东西均》、《一贯问答》详加注释,从而掀起新中国成立后方以智研究的一轮热潮。这一时期学界对方以智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唯物主义以及辩证法方面,对方以智的定位主要是一位可以与法国百科全书学派齐驱并驾的唯物主义启蒙思想家,一位在辩证法成就上早于黑格尔的先行者。此后,中华书局、华夏出版社陆续整理出版了《周易时论合编》《药地炮庄》《易余》《性故》《冬灰录》《浮山文集》《青原志略》等一系列方以智在哲学思想方面的代表著。今年7月,由安徽黄山书社整理的《方以智全书》终于面世,为研究方以智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文献基础。对于上述大陆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方以智研究成果,目前学界普遍缺少认真的审视和回应。本文将以“物”范畴为核心,利用新近出版的方以智文献材料,重新回顾、比较、评价这场关于其思想性质的争论。

如何看待儒释道三教在方以智思想中的关系,向来是学术史上的一个争议性话题。侯外庐等将《物理小识》与《通雅》视为方以智前期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将其入关前后的《东西均》《药地炮庄》等视为后期受道家、道教、佛教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影响的作品。这种提法虽然近年来已经不再流行,但研究者们通常仍然将《物理小识》与《通雅》视为训诂学或科技类作品,割裂了方以智思想的整体性。笔者认为,这一类训诂或科技类著作正是方以智哲学主张的自然延伸和实践,也就是对其物论哲学的检验。三教融合不仅是明中叶以后的显学,在方氏家学中也一直保有传统,方以智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庄子》、佛教的极大兴趣。还有,《通雅》在方以智二十岁前后已然初成,期间经过不断添加修改,直到五十多岁时才定稿付梓,在文本上我们找不到依据说明它主要反映的是方以智出家前的思想。方以智一生飘零,历经浮沉,他留存下来的几百万字书稿主要是在辗转途中不断写成零散手稿,再交由桐城儿孙辈、学生等连缀成书,各书各篇章的原初写作时限不易确定。尽管各个时期的写作主题不同,对三教各有侧重,但从留存至今的文字看来,方以智的哲学思想具有前后一贯的连续性。因此,本项目不以各文本写作时间为限,而是从整体上对其留存著作进行遵从内在逻辑理路的分析。

研究方法:本项目的主体部分将采取哲学史研究的一般方法,即以特定哲学家的著述文本为基本材料,以反映哲学家的思想学说为基本旨归,以特定的哲学概念和范畴为基本要素,整合、诠释特定主题的哲学思想。此外,部分需要采取直接的哲学创造书写的形式。对《通雅》等文献的解读需要借助一些传统考据学的基本研究方式,还需要参考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成果。本项目涉及儒释道三教思想对比分析的部分,以及比较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之“物”以及方以智物论之“物”的部分,都需要采用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本项目尽可能使用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话语研究自身的问题,但对于一些中西哲学共通的哲学问题,例如对名物关系中语言哲学的探讨,在质测与通几关系中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探讨,将借鉴吸收西方哲学的相关内容。    

项目拟完成的知识创新:1.)对新近整理出版的方以智文本进行理论上的整合、分析。2.) 以“物”为核心范畴理解方以智的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宋明理学向明清实学的学术形态转变作出内在理路的解释。3. )总结、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哲学研究者对方以智思想的唯物、唯心,辩证法、形而上学性质的讨论这一重要的学术史。

People

Supervisor(s)

Co-supervisor(s)

Phd Student(s)

Publications